一、 十二经脉的名称
十二经脉分为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手三阴经即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即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阴经即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三阳经即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它们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及躯干和头面部。其名称是根据所联系的脏腑和在四肢的循行部位以及阴阳之气的盛衰来命名的(表4-2)。
表40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
二、十二经脉的分布、走向、交接 规律和流注次序
1. 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有一定规律。①在四肢部,阴经分布在内侧面。阳经分布在外侧面。大体上太阴、阳明在前缘,少阴、太阳在后缘,厥阴、少阳在中线(表4-2)。②在头面部,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部;少阳经行于头侧部。③在躯干部.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足三阳经则阳明经行于前(胸、腹部).太阳经行于后(背、腰部),少阳经行于侧面。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阴经均止于胸腹部。循行于腹部的经脉,自前正中线向外的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足三阴经在下肢部住的分布:内踝上8寸(同身寸,后同)以下,厥阴在前,太日居中,少阴在后;内踝上8寸“上,太阴在前,厥阴居中.少阴在后。十二经脉在其余部位的分布均遵循以上原则。}
2、 走向和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有着一定的规律。它们的循行走向和交接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交手三阴经(图4-1)。可见:
图4-1 十二经脉走向和交接规律示意图
(1)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衔接:如手太阴肺经在食指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足太阳膀胱经从足小趾斜向足心与足少阴肾经交接。
(2)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相交接:如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在鼻旁交接,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在目内眦旁交接,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在目外眦旁交接。
(3)阴经与阴经(即手足三阴经)在胸部交接:如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与胸中;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接于肺中。
3.表里络属关系 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通过经别与别络的相互沟通,形成六对“表里相合”的关系。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为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为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为表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为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为表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相为表里。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体内有络属关系.即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如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等。在四肢又通过络脉的衔接加强了表里经络之间的联系,形成六组表里络属关系的经脉。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中相互为用(表4-3)
表4-3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
4.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由于十二经脉通过手足表里经的交接而逐经相传,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传注体系,气血通过经脉.内到脏腑器官.外达肌表,营养全身。其流注次序见图4-2。
图4- 2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表
[本文共有 3 页,当前是第 2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