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神,指精神,包括思维、意识、感知、运动等,是人体五脏所属的神、魂、魄、意、志五种神志的综合反映。《灵枢·天年》谓“血气已和,营气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换言之,健康的生命所具备的一切功能活动,都是精神作用的结果,是精神的象征,五藏归属心,藏神。
这里的气,指五藏所恶之热、寒、风、湿、燥五气。如热则阴血伤,所以心脏烦热;肺易病寒,寒使肺气不宣,所以肺脏厌寒;肝易生风,风甚则筋脉拘急,所以心脏厌风;脾易生湿主肌肤,湿甚则肌肉臃肿,所以脾脏湿;肾阴易亏,燥甚则肾阴精枯,所以肾脏厌燥。
音乐养生是当前绿色养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医家也认为“养生莫若养性”。善养性者“志意和,精神定,侮怒不起,魂魄不散,五藏惧宁”,而音乐正是修身养性的方法之一。明代龚居中曾说:“歌咏可以养性情,音乐能使人精神和平。”目前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给身心带来很大的压力,大多数人都被繁杂之事纷扰,容易产生心神无主、五气不和之疾。然而,音乐有平和神气之功,每分钟65次左右节拍的音乐,能与健康人的正常生物节律体内声产生“共振”,能够使人保持身心平衡,呼吸、脉搏平衡,既不兴奋,也不抑制,是调养身体的最佳速度的音乐,。倘若孕妇在分娩阶段恐惧、痛苦时,患者半麻手术进行过程中听到剪刀等手术工具的响声产生思想焦虑恐惧时,以及吸毒人员在戒毒阶段产生戒断综合症、精神病人后期恢复治疗时,能听到节奏缓慢、韵律安详的音乐如《苏武牧人》、《军港之夜》、《东北小夜曲》、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等,既能起到良好的舒缓和镇静作用。从物理学角度来说,音乐的节奏、音量适宜时,五藏就会相音,在共振的情况下,人的经络容易畅通,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相对稳定,体内的酶和乙酰胆碱等活性物质分泌正常,从而达到“畅神志”、“和人心'的音乐治疗的功效。
————供稿者:周玉光 张立忠
摘自《中国综合临床》2008年12月 第24卷 第12期